2001 年公司法修訂時,引進國外企業行之有年之員工認股權制度,關於此制度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X 股份有限公司為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在擴充生產線以因應大量接單之經營決策下,亟需資金進行擴廠計畫,而 X 公司之經營者現正評估究竟係以發行有價證券之方式抑或向金融機構借貸之方式取得資金。試問:現行公司法對於股份有限公司籌措資金之相關規範,下列何者錯誤?
X 股份有限公司為一家公開發行公司,在某次股東常會進入臨時動議事項時,身兼 X 公司董事之股東 Y 乃提請股東會許可其將來得從事任何競業行為,股東會對此臨時動議以普通決議方式通過。試問,以下陳述何者正確?
A 公司持有 B 公司已發行有表決權之股份總數 60%的股份,B 公司持有 C 公司已發行有表決權之股份總數 40%的股份,又 A 公司持有 C 公司已發行有表決權之股份總數 15%的股份。以下關於 A、B、C 公司之描述,何者錯誤?
A 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僅有甲、乙二人,其中甲持有 A 公司過半數之股份,並擔任 A 公司董事長。A 公司原訂於 6 月 5 日(非假日)召開股東常會,不料甲、乙於會前發生激烈爭執,乙為抵制甲,故意不出席本次股東常會,甲遂一人於會中通過所有議案。假設本次股東常會之召集並無其他程序或內容上之瑕疵,試問甲於本次會中所做之決議是否有效?
A、B、C、D 四人皆為成年人,共同設立「甲有限公司」,經營進出口貿易,資本總額為新臺幣(以下同)800 萬元,其中股東 A 出資 500 萬元、股東 B 出資 150 萬元、股東 C 出資 100 萬元、股東 D 出資 50 萬元。甲公司章程第 2 條規定:「本公司設董事三人,其中一人為董事長。」又甲公司章程對於股東表決權之行使,並未設有特別規定。下列對甲公司董事及董事長之選任的敘述,何者正確?
承上題,若甲公司由 A、B、C 三人擔任董事,並由 A 擔任董事長,對於甲公司業務及通常事務之執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承上題,若甲公司其後為擴大業務範圍,擬辦理增資,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實收股本新臺幣 1000 萬元之 A 有限公司,其章程未就轉投資總額有特別規定,該公司以往亦未曾有轉投資行為。A 有限公司擬投資新臺幣 300 萬元,取得其上游廠商 B 股份有限公司實收資本額 49%之股權,以確保 B 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原料之供應。A 有限公司唯一董事甲徵詢各股東意見時,出資額占 A 有限公司實收股本 35%之乙雖反對該項投資案,但其餘股東則全體同意。關於該投資案,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股份有限公司有董事甲、乙、丙、丁、戊五人,其中董事乙長年旅居國外,居住國內之董事丙因病住院,董事長甲擬召開董事會討論借款給 A 公司轉投資之 B 公司 10 億,以協助其擴建新廠,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甲持有 A 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達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之 0.5%業滿 2 年,乙、丙則擔任 A 公司之監察人。假設目前銀行企業貸款平均年利率約為 3.5%,且 A 公司並未存在任何無法取得銀行企業貸款之原因,今 A 公司董事會決議以年利率 18%向該公司大股東丁借款新臺幣 2,000 萬(一般稱「股東往來」),作為營運資金,試問何人可依法請求該董事會停止該股東往來之行為?
為確定控制公司對從屬公司之法律責任,必須使雙方財務及業務關係以書表加以揭露,故每年必須編製所謂關係企業三書表。關於關係企業之資訊揭露制度,下列何者敘述錯誤?
甲股份有限公司為一家族企業,A 為該公司之董事長,且掌控甲公司之董事會與經營權。A 欲培養其子 B 接班該企業,因此 B 經董事會全體同意擔任甲公司之總經理且負責甲公司之對外發言。某日,周刊報導 B 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並且難以治癒。甲公司監察人 C 認為 B 並不適任總經理一職。下列解任 B 之方案,何者最為可行?
A 股份有限公司為非公開發行公司,於去年股東常會通過公司章程修正案,將原章程第 10 條「董事、監察人之車馬費由股東會決定之」修訂為「董事、監察人之報酬由董事會議定之。」此外並無任何相關金額、項目、範圍之具體規定。A 公司董事會遂依此規定,決議自本年度起,支付董事長辦公費每月 20 萬元,副董事長辦公費每月 15 萬元,其他董事及監察人月報酬金每月 10 萬元。試問 A 公司之董事及監察人依此董事會決議所領取之報酬是否合法?
甲持有 A 股份有限公司 39%之股份,是該公司持股最多的股東,且為 A 公司之董事長。甲欲向 B 銀行借款新臺幣 1 億元,並要求 A 公司為其擔保該借款,A 公司章程中並未對擔保借款有任何規定。 A 公司於是在該年度股東會中提出為甲擔保之議案,該次股東會經代表已發行股份總數 72%股東(包括甲)出席,且出席股東中有 52%同意 A 公司為甲向銀行借款提供擔保。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以自己為被保險人,分別向 A 保險人以及 B 保險人投保人壽保險契約,並同時附加以醫療費用收據正本為限之實支實付型意外傷害醫療保險。某日,甲因意外傷害事故就診,除健保給付外,尚須支付醫療費用 20 萬元。甲得向 A 保險人及 B 保險人請求之給付為何?
甲以其妻乙為被保險人,向保險公司投保人壽保險,並指定甲以及其子丙同為受益人。訂立契約後,受益人丙故意致乙死亡。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甲以自己所有之古董花瓶,向乙保險人投保綜合損失保險,約定保險標的物之價值為 200 萬元,保險金額亦同。關於此一保險契約之性質,下列敘述,何者為錯誤?
甲以其所有之汽車向乙保險人投保車體損失險,約定借用人為附加被保險人。某日,甲將被保險汽車出借予友人丙,丙駕駛該車肇事,車體受損。乙保險人於理賠後,得否向丙行使代位權?
依保險法規定,於「火災保險」之場合,下列敘述何者為錯誤?
甲以其房屋向乙保險公司投保火災保險 2000 萬元。該屋於保險期間內因火災而燒毀一部分,所受之損失為 300 萬元,火災發生時房屋之市場價值為 3000 萬元。若保單並無其他規定,依保險法之規定,乙保險公司應賠付之金額為:
甲以自己為被保險人,向乙保險公司訂立終身人壽保險,指定配偶丙為受益人,但未拋棄處分權。其後甲罹患重病,臨終前在自書遺囑中記載欲將保險受益權改由獨生女丁享有。甲病逝後,乙公司不知有上述遺囑存在,遂將保險金給付予丙。丁事後發現該遺囑,主張自己才是受益人,認乙公司給付對象有誤,應再向自己給付。其主張有無理由?
要保人甲實際年齡為 35 歲,以自己為被保險人,向乙保險公司投保人壽保險,約定保險金額為新臺幣 100 萬元,然甲為節省保險費,在要保申請書之出生年月日及年齡欄不實記載為 28 歲。契約訂立 6 個月後,甲即因車禍意外死亡。乙公司查知甲於投保時所填載之年齡不實後,得主張何種權利?
甲因腹部疼痛,自覺可能有胃疾,唯恐就醫後無法投保,先向乙保險公司投保住院醫療保險及防癌保險,約定保險公司應於甲診斷罹患癌症時及住院治療時給付約定的保險金。契約成立後,甲始就醫,果然經確定診斷為初期之胃癌,甲隨即住院治療。請問:乙公司是否負有給付保險金之責?
保險業受主管機關接管處分之通知後,下列何者不是接管處分之法律效果?
甲簽發一張 1 萬元票據給乙,乙將該票背書轉讓給丙,丙再背書給丁,丁於取得票據後,與乙、丙商量變更票據金額事宜,乙同意將金額變更為 10 萬元,但丙反對,之後丁不顧丙反對即將該票據金額變更為 10 萬元後再背書轉讓給戊,戊在未察覺有金額變更的情況下又將票據背書轉讓給己。對此張票據,甲、乙、丙、丁,戊是否應對持票人己負票據責任?如應負票據責任,則應負責任之票據金額為多少?
甲簽發付款人為乙銀行,新臺幣 100 萬元之未載受款人支票一紙予丙,並於支票上記載「禁止背書轉讓」,其後丙將該支票交付予丁,丁於發票日向乙請求付款遭拒,丁欲向甲行使票據權利,請問依據我國票據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向乙購買中古機車一部,為支付價金,簽發一紙金額新臺幣 1 萬元,發票日 99 年 3 月 8 日之以銀行為擔當付款人之本票給乙,惟票上未記載到期日。若乙一直未行使該本票權利,則乙對甲之本票付款請求權的消滅時效最後一日應為何日?
如匯票之執票人因不可抗力之事變而不能於所定之期限內為承兌或付款之提示者,下列何者為正確?
下列何組票據關係人,不得由同一人擔任?
甲在臺北市簽發支票一張給受款人乙,並在臺北市付款,乙背書轉讓給丙,丙再背書給丁,丁未於發票日後 7 日內為付款之提示,請問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甲簽發一張記載免除作成拒絕證書,發票日民國 98 年 11 月 11 日,見票後 1 個月付款之本票給乙,乙將其背書轉讓給丙,丙又再背書轉讓給丁。丁於民國 99 年 5 月 20 日向甲為見票之提示,但被甲拒絕見票簽名。丁在被拒絕見票後,可向何人行使本票權利?
甲於 99 年 1 月 1 日簽發匯票一紙予乙,並限定應於 8 個月內請求承兌,然於 2 個月內不得請求承兌。乙於 99 年 1 月 2 日將匯票背書轉讓予丙,限定丙必須於當月底前請求承兌。丙於下列同年之何一日期請求承兌,係屬合法?
乙明知其父甲已逝世,竟以其父名義簽發支票一紙,誘使 14 歲之弟丙背書後,自己亦為背書,而持向丁借錢。丁屆期提示遭退票,請問何人需負票據責任?
甲簽發乙為付款人,丙為受款人之匯票,若乙於承兌時,同時指定擔當付款人、預備付款人與付款處所。請問依據我國票據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航運公司之 A 輪為乙承運貨物一批至高雄港。該批貨物裝載於甲板,途中因不可預期之惡劣氣候發生,致該批貨物落海,全部滅失。乙主張甲將貨物裝載於甲板上有過失,請求賠償。請問以下敘述何者為錯誤?
要保人以每箱 100 瓶 1 公升裝之威士忌酒共 100 箱為保險標的物投保貨物損失險,並裝載於貨櫃。保險期間為從英國愛丁堡出賣人工廠至我國基隆八堵買受人倉庫。今於基隆港至八堵買受人倉庫陸運期間,發生保險事故,貨櫃破損雨水入侵,致 20 箱共 200 瓶威士忌瓶身標籤毀損,無從辨識其品牌與年份。下列關於標籤毀損之 200 瓶之敘述,何者正確?
下列何者不分擔共同海損?
於與海相通的狹窄水域上,甲商船(為海商法上之船舶)於超越乙船時,因甲船產生之船艉波導致乙船撞擊丙船,造成乙、丙兩船船體損害。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以下何者為現行海商法貨物運送節修正時參考的主要國際公約?
甲海運公司運送乙之貨物至美國,經託運人同意並載明於運送契約而將貨物裝載於甲板上,因甲公司之過失致該批貨物發生毀損。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甲公司與乙公司在臺灣簽訂件貨運送契約,約定從丙國(漢堡規則之締約國)之 A 港運送貨物至臺灣 B 港。貨物裝船後,應乙公司之請求,甲公司簽發載貨證券一式三份,其上載明裝載港為 A 港,卸貨港為 B 港,雙方未約定準據法。該船於航程中,因船長航行技術上之過失致乙公司之貨物受損。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為散裝船「臺鐵一號」所有權人,將「臺鐵一號」以光船租賃方式出租予乙。今因船副操船過失致使船舶擱淺,貨艙破裂,鐵砂大量外洩,造成海洋環境污染。以下關於環境污染之敘述,何者正確?
甲公司之遊艇(總噸位 51.33 噸之動力船舶)承載旅客遊日月潭,與執行公務之警備船擦撞,致乘客受傷。下列關於甲公司與乘客之旅客運送契約之法律適用的敘述,何者為正確?
因下列理由之偏航,何者為不合理?
A 上市公司擬取得 B 上櫃公司之經營權,由於雙方之合併案談不攏,A 公司決定以公開收購之方式直接向 B 公司股東購買其所持有之普通股。持有 B 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 10%之大股東甲,將其手中持有之普通股全部應賣。同時,A 公司為更順利取得 B 公司經營權,於公開收購期間開始後,A 公司乃與持有 B 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 5%之有表決權特別股股東乙協商,以較公開收購價格略高之價格向乙購買其手中所持有的 B 公司特別股。請問 A 公司與甲、A 公司與乙之交易行為是否合法?
以下關於審計委員會之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 上櫃公司(以下簡稱 A 公司)之經理甲於買進 A 公司股份後,又於 3 個月內將買進之股份賣出,經計算後,獲利新臺幣 30 萬元。下列有關請求甲將其利益歸於 A 公司之敘述,何者為錯誤?
甲為 A 上市公司之董事,A 公司董事會決議,公開收購 B 上櫃公司,甲於消息未公開前,將該消息提供予好友乙,甲未從事任何交易,乙隨即以每股 30 元買入 A 公司之股票 10 萬股,消息公開後股票大漲,乙於消息公開後第 7 日以每股 40 元賣出,共獲利 100 萬元。下列之敘述,何者正確?
A 上市公司擬現金增資發行新股募集資金新臺幣 5 億元,A 公司為強化員工對公司之向心力,除依公司法規定保留 15%給員工優先認購,並依證券交易法第 28 條之 1 提撥 10%對外公開發行,再由原股東按照原有持股比例儘先分認外,剩餘的新股全數洽 A 公司員工認購完畢。請問 A 公司此次現金增資案,是否必須向主管機關事前申報?
甲上市公司之已發行之普通股股份總數為 1 億股,目前市價約為每股 15 元。乙上市公司擬對於甲上市公司之股份進行公開收購,請問:下列那一文句,依法不能出現在乙上市公司所提出的公開收購說明書中?
A 為股票已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之公司,擬實施庫藏股制度,於有價證券集中交易市場買回其股份,其應遵守之程序,下列之敘述何者錯誤?
C 上市公司發布不實財報後,其股價上漲至 100 元,投資人甲因而以每股 100 元買入 C 上市公司股票,惟其當時真實之價值應僅為 80 元,嗣後 C 上市公司不實財報造假情事被揭露後,其股價一直下跌,甲於股價 50 元時賣出股票,並向 C 上市公司及其負責人等訴請損害賠償。若法院判決甲得向被告請求每股 20 元(買價 100 元-買入當時真實價值 80 元=20 元)的損害賠償者,則此種損害賠償金額的計算法稱為?
A 證券商之董事甲、乙,監察人丙、丁,經理人戊、己,在未有投資關係,亦未曾經主管機關核准之情形,下列有關兼任其他證券商或公開發行股票公司職務之敘述,何者正確?
辦理公開發行公司財務報告或財務業務文件簽證之會計師,對於公司公告申報之財務報告及財務業務文件內容有虛偽或隱匿情事,該會計師有不正當行為或違反或廢弛其業務上應盡之義務時,對於公開發行公司所發行有價證券之善意取得人、出賣人或持有人因而所受之損害,應負何種賠償責任?
Ally has a wart on her arm. Her physician, Eldon, anesthetizes Ally and removes the wart against Ally’s will. The removal in no way affects Ally’s health, and is in fact beneficial. Nevertheless, Ally still has suffered _____ and therefore can sue for damages.
Pursuant to Article 187 of R.O.C. Civil Code, the guardian is not liable if there is no negligence in his duty of supervisio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description of “Negligence”?
Kate hires Mario, a famous chef, to cook for her wedding. The chef cannot _____ the duty to cook to someone else, because the party has specifically contracted for the experience and individual skill of this chef.
Pursuant to Article 195 of R.O.C. Civil Code, Paragraph 1, if it is one’s _____ that has been infringed, the injured person may also seek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restore it.
On June 1, Todd agrees to sell and Wayne agrees to buy goods to be delivered in October at a designated port. The port is subsequently closed by quarantine regulations during the entire month of October; no commercially reasonable substitute performance is available, and Todd fails to deliver the goods. Todd is not liable to Wayne for breach of contract because Todd’s performance is made _____ without his fault.
When a company’s shareholders’ meeting reaches the unanimous agreement of dissolution, the company will generally cease to carry on business at that time and start the process of _____ before dissolution.
When a corporation earns a profit or surplus, that money can be put to two uses. It can either be re-invested in the business, or it can be paid to the shareholders as _____.
A director of a listed company learns material non-public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possible huge loss of the company, and prior to the disclosure of such information, the director sells shares of the company. Such an act is a violation of the rule against _____.
“Short selling is a device whereby the speculator sells stock which he does not own, anticipating that the price will decline and that he will thereby be enabled to make delivery of the stock sold by purchasing it at a lesser price.” Based on the above description, if the decline materializes, what is the short seller’s profit?
Which law either makes conduct criminal that was not criminal at the time committed, increases the degree of criminality of conduct beyond what it was at the time it was committed, or increases the maximum permissible punishment for conduct beyond what it was at the time of commission?
Joe fraudulently converted Johnson’s computer, which is lawfully possessed by Johnson. What crime has Joe committed under Criminal Act?
A(n) _____ is a law that retroactively changes the legal consequences of actions committed or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prior to the enactment of the law.
The _____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s a branch of government exercising the powers of auditing and impeachmen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correct description of “Civil Procedure”?
Under _____, evidences of crime discovered by a law enforcement officer in making a search without lawful warrant may not be used against the victim of the unlawful search.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與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