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已登記有「美麗美粧有限公司」,從事化妝品銷售業務,甲能否再於臺北市登記成立主要業務為食品加工之「美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非公開發行之 A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A 公司)董事長甲之胞弟乙欲自行創業成立一文創公司,A 公司遂轉投資其實收股本 40%之金額予乙成立之 B 公司。甲之好友丙擔任負責人之 C 公司有短期融通資金之需求,A 公司遂再貸予其淨值 40%之金額予 C 公司。甲之妻子丁所經營之 D 公司因向銀行借款需徵提保證人,A 公司遂變更章程允許公司得為保證行為,依公司法之規定,此時 A 公司尚可為 D 公司作保之額度上限為何?
公司法有關命令解散與裁定解散之規範,下列組合何者正確?①無論是命令解散或裁定解散,公司仍須經清算程序,其法人格始行消滅②公司設立登記後六個月尚未開始營業,且未辦妥延展登記者,主管機關得命令公司解散③公司經營有重大損害時,法院得據公司債權人之聲請,裁定公司解散④公司名稱經法院判決確定不得使用,公司於判決確定後三個月內尚未辦妥名稱變更登記者,主管機關得直接命令公司解散
A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A 公司)為非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某政府機關為 A 公司之股東,持股比率約達 4 成,A 公司欲選任 23 席董事、7 席監察人。下列何一方案可行?
依照我國公司法之規定,下列何種機關不會出現於有限公司?
甲、乙、丙、丁及戊五位自然人共同出資設立 A 有限公司(下稱 A 公司),並選任甲及乙為董事,甲並擔任董事長。A 公司欲於新北市興建新廠房,甲所有之土地之落座地點正適合作為興建廠房之用,因此 A 公司欲向甲購買該筆土地,依主管機關見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A 公司)為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主要業務為生產手機按鍵零件,但近年來因為智慧型手機盛行,故該公司連年虧損。甲為 A 公司之股東,在股東會中提出減資之臨時動議,並獲決議通過。依據公司法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股份有限公司設有董事 5 人,董事長甲於配偶死亡後,便無心公司事務。乙、丙及丁三位董事提議解除甲之董事長職務,改由其他董事擔任,以書面請求甲召開董事會,甲拒絕召開,三位董事便自行召集董事會,開會時,甲刻意出席欲以主席身分杯葛議事,雙方上演全武行。依法律規定及實務見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A 公司)從未公開發行股票,其董事長甲因私自挪用公司資產,被法院判決有罪、處有期徒刑 3 年,甲因不服該判決而上訴,以致本案仍未確定。今甲從羈押中釋放出來,又再回任 A 公司董事長。股東乙持有 A 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三之股份已有半年,因不滿現狀,於 A 公司受理股東提案期間內,以書面向公司提出下列股東常會議案,案由為:「公司負責人首重誠實信用,本公司現任董事長甲因私自挪用公司資產,業經法院判決有罪,繼續留任顯將嚴重影響本公司正常營運及股東權利,爰擬解任其董事職務,請予同意,謹提請討論。」A 公司董事會應否將上述乙之提案列入股東會議案?
A 股份有限公司經營不善,股東們對於董事會效能非常不滿意,打算召集股東臨時會改選董監。其中小股東甲為繼續 1 年以上持股 1%的股東,乙為繼續 6 個月以上持股 10%的股東,丙為繼續 6 個月以上持股 25%的股東,丁為繼續 3 個月以上持股 30%的股東,戊為公司監察人。下列關於股東會之敘述,何者正確?
甲為 A 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下稱 A 公司)之董事,選任時持股 10,000 股,任期中再買進 10,000 股,後將其持有 20,000 股全部設定質權。依實務見解,A 公司股東會中甲最多得行使表決權之股份數為何?
A 上市公司(下稱 A 公司)本年度股東常會之主要議案有三:(一)改選董監事,(二)與 B 公司之合併案,(三)購買股東甲所有之土地一筆。A 公司之股東甲為本次董監改選之董事候選人,B 公司持有 A 公司 5%之股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X 股份有限公司設有九席董事,分別由 A、B、C、D、E、F、G、H、I 擔任,其中 A、B、C 為常務董事,A 為董事長,B 為副董事長。依公司法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A 公司)為非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章程記載資本總額為新臺幣(下同) 10 億元,已發行 9.9 億元,為擴充廠房,需增資 3 億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A 公司)為 B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B 公司)之控制公司,當 B 公司欲任命任何高階業務主管時,均事先徵得 A 公司之同意。去年 A 公司為其自身利益,間接使 B 公司為不利益之經營,但未於會計年度終了時為適當之補償,致 B 公司受有損害,但 A 公司未賠償 B 公司之損害。甲於 2 年前借給 B 公司新臺幣 50 萬元,尚未獲得清償,屢屢函請 B 公司儘速對 A 公司採取法律行動,未料 B 公司卻逕自聲明不會為此向 A 公司求償,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原保險契約與再保險契約皆另行於契約條款約定,原保險之被保險人得直接向再保險人請求保險金,而再保險人也得向原保險之要保人請求保險費。若原保險契約之原保險人失去清償能力,原被保險人得否直接向再保險人請求保險金?
下列關於危險增加之敘述,依保險法之規定,何者正確?
甲購新車一輛,向 A 保險公司投保汽車竊盜損失保險。投保後一星期該車遭竊,甲因急於出國,於向警察局完成報案手續後,旋即出國,3 個月後返國,始通知保險公司,並申請理賠。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下列關於保險代位之敘述,何者正確?
甲進口較新之二手車,其價值新臺幣(下同)一百萬元,再以不實行照及新車照片,向 A 保險公司投保保險金額三百萬元之新車車體險。投保後不及 2 個月,該車於高速公路行駛途中突然起火,全車燒燬。警方事故資料除揭露該車真正出廠年份外,交通事故鑑定單位也確認本件為意外失火所致。依保險法之規定,下列關於保險契約效力之敘述,何者正確?
A 公司於民國(下同)105 年 1 月向 B 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B 公司)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 A 公司廠房於 105 年 5 月失火,火勢延燒造成 C 公司廠房損失。C 公司於 105 年 10 月起訴 A 公司,於 108 年 10 月判決確定 A 公司應賠償 C 公司之損失。因 A 公司失火後即不再營業,亦無資產可供執行,C 公司乃於 110 年 9 月依保險法第 94 條向 B 公司提起訴訟,請求保險理賠。試問:C 公司對 B 公司之訴訟有無罹於時效?該時效應自何時起算?
甲以自己為被保險人投保終身壽險,一年後因欠繳保險費,經保險人催告後仍未繳,契約停止效力。甲在停效後六個月內,向保險人申請復效。下列有關復效規定之敘述,何者錯誤?
下列有關保險業對利害關係人放款之敘述,何者正確?
關於傷害保險契約之保險金給付,下列何種情況,保險人得不負保險責任?
A 公司向 B 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B 公司)於投保工程保險後,因國際上發生重大事故,導致 B 公司安排再保險費超過原保險契約之保險費,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票據上之權利,因時效或手續之欠缺,而歸於消滅時,執票人對於發票人或承兌人,於其實質上所得之利益之限度,仍得請求償還其利益,票據法第 22 條第 4 項定有明文。甲簽發即期支票,執票人乙之利益償還請求權之消滅時效期間,依最高法院見解,下列之計算方法,何者正確?
甲因向乙借款,簽發無記名支票一紙作為擔保,但因其信用不良,故乙要求丙出面保證甲之債務,丙隨即在該支票背面簽名。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簽發匯票一張,金額新臺幣(下同)10 萬元予受款人乙,指定付款人為 A。乙又將該票據背書轉讓予丙,丙經乙同意後將該票據金額變造為 20 萬元,其後空白背書轉讓予丁,丁又再將票據交付轉讓予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簽發一張面額新臺幣(下同)50 萬元之匯票交與受款人乙,在到期日之前該匯票被丙盜取,丙偽刻乙之印章而偽造乙之背書後,將該匯票以 50 萬元之代價讓與丁,丁如不獲付款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持有匯票一紙,到期日為民國(下同)102 年 6 月 5 日,甲最遲應於下列何日期向付款人提示請求付款,始得保有對前手之追索權?
甲簽發發票日為民國 101 年 7 月 1 日,面額新臺幣 10 萬元之支票一張交付受款人乙,乙背書交付丙,丙背書交付丁,丁塗銷乙之背書後將支票背書交付戊。如戊依票據法之規定向付款銀行遵期為付款提示被拒絕、取得退票理由單後對乙、丙、丁追索,並於民國 102 年 6 月 30 日請求甲付款。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於民國(下同)109 年 5 月 1 日簽發以同日為發票日之記名支票予乙,發票地與付款地均在臺北市,乙於翌日背書轉讓予丙,丙於同年 5 月 10 日提示付款,遭付款人退票拒付,之後丙未有其他作為,而於同年 5 月 15 日向甲、乙行使追索權,對於追索權行使,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住所設於臺北市之甲於民國 109 年 12 月 1 日簽發以同日為發票日之記名支票一紙,交付予住所地設於高雄市之乙,付款地為臺南市,付款人為 A 銀行,金額為新臺幣 100 萬元整,甲匆忙間漏未記載發票地,該支票之發票地為何?
甲簽發一張支票與乙,並由付款銀行 A 保付,乙之後將本張支票背書轉讓與丙。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簽發支票一紙交付受款人乙,其後乙於票據背面記載「禁止背書轉讓」並於其旁簽名,背書交付給丙,丙再背書轉讓給丁。丁依法定付款提示期限向付款銀行提示不獲付款,丁行使追索權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近日國際股市異常波動,連帶使得業績甚佳的 A 上市公司(下稱 A 公司)的股價亦逐步下跌。A 公司想要藉由庫藏股的實施,買回公司股份,進而維持公司信用。下列對於此一作法可行性的說明,何者正確?
A 上市公司依章程規定設有五名獨立董事,並設置審計委員會。其中一名獨立董事甲於任期中因健康因素請辭,在 A 上市公司尚未補選獨立董事前,若其擬就委任簽證會計師事項為決定者,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公司為一家從事主機板製造的上櫃公司,該公司設有甲、乙、丙 3 名獨立董事。近期,甲、乙、丙 3 人同時辭去獨立董事之職務,則 A 公司依法應自事實發生之日起至遲幾日內,召開股東臨時會補選之?
A 公司為一家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該公司設有五名董事。最近,A 公司召開股東會改選董事及監察人。依證券交易法之規定及司法實務見解,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上櫃公司(下稱 A 公司)擬於 6 月 15 日召開本年度股東常會,本次會議並將選舉董事。截至本次股東會之股票停止過戶日,法人股東 B 持有 A 公司普通股之表決權數已達 A 公司已發行股份總表決權數之 3.3%,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公司已持有 B 上櫃公司(下稱 B 公司)有表決權股份超過 50%,今 A 公司計畫繼續加碼買進 B 公司股份達到 90%,之後即可與 B 公司進行簡易合併,若 A 公司不想在櫃檯買賣市場慢慢買進 B 公司股票,而擬以公開收購方式為之,則對 A 公司擬進行之公開收購,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上市食品公司決定私募新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是剛踏入社會的新鮮人,想將部分積蓄拿來投資上市有價證券,下列有關國內證券市場相關法制之敘述何者錯誤?
X 公司是一家上市電子公司,今 X 公司欲透過發行有價證券之方式,籌措公司所需之資金,故與 Y 證券公司簽訂有價證券承銷契約。契約中載明於承銷期間屆滿後,對於約定承銷之有價證券,若未能全數銷售者,其賸餘數額之有價證券,應由 Y 證券公司自行認購之。依證券交易法之規定,此種有價證券承銷方式稱為:
A 上櫃公司(下稱 A 公司)董事長甲於取得 A 公司股票後 6 個月內再行賣出,因而獲得利益共計新臺幣(下同)150 萬元,依證券交易法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在 X 法院起訴請求乙給付新臺幣(下同)800 萬元,獲勝訴判決並宣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乙提起上訴;甲依假執行判決供擔保,就乙在 X 法院轄區之丙銀行 A 存款(50 萬元)及在 Y 法院轄區之 B 房地(價值 700 萬元)聲請強制執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以命乙給付金錢之確定判決為執行名義,主張未辦保存登記之 A 屋為乙所有,聲請執行法院對該屋強制執行,但未提出 A 屋之產權證明。經執行法院查封 A 屋後,丙提出買賣契約及匯款證明,主張丙於甲聲請強制執行前已取得 A 屋之事實上處分權。執行法院續為下列處置,何者正確?
執行法院拍賣已查封之 A 車時,已預定拍賣之底價為新臺幣(下同)50 萬元。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債務人乙以其所有之 A 地為債權人甲設定抵押權後,將該地出租予第三人丙。嗣甲執拍賣抵押物 A 地之裁定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執行法院以「A 地現由丙占有使用,拍定後不點交」之拍賣條件進行拍賣,由丁拍定。丁在繳納尾款前,以其取得內容記載乙、丙坦承上開租賃關係確為通謀虛偽之切結書為由,主張前揭拍賣條件應變更為「拍定後點交」,向執行法院聲明異議。假設上開切結書內容為真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關於金錢請求權之強制執行所應適用(準用)之程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甲執命乙給付甲新臺幣 1,500 萬元本息之確定判決為執行名義,聲請就乙所有之 A 耕地及其上農舍為強制執行,下列何者非執行法院得實施之執行方法?
關於探視子女之強制執行事件,執行名義內容為「債權人甲於每月第一週、第三週週五下午 5 時起至週日下午 5 時止,得親自或委託親人前往子女丙所在處所接丙外出,並由甲照顧至週日下午 5 時」。若債務人乙於上開履行期屆至時,將丙安置於丁經營之民間托育設施內。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就下列事項所取得之確定判決,何者須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始得實現權利?
債務人乙所有之財產,已經金錢債權人甲聲請為終局執行中,乙之另一債權人丙對同一財產復聲請假扣押執行。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債權人甲持假扣押裁定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債務人乙所有未辦保存登記之 A 建物,經執行法院實施查封後,債權人丙復持命乙拆除 A 建物返還其基地之確定判決為執行名義,聲請強制執行,執行法院應否准許丙之聲請?
is the term used to describe the tort of making a false statement of fact that injures someone’s reputation.
While a crime such as murder or shoplifting is a wrong committed against society, a tort is a committed against an individual.
Rachel is a babysitter. She left Michael, a two-year-old boy, at home alone and sneaked out to go shopping. After 30 minutes, Michael put a fork into an electric plug and was seriously injured. Rachel was negligent for breaching of .
According to the 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 a natural person who manifests assent to a transaction has full legal capacity to incur contractual duties thereby unless he is under guardianship, an infant, mentally ill or defective, or .
ABC Co. plans to arrange for a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of its shares, and it understands that it needs to file its IPO with a competent authority. Which authority should ABC Co. submit this filing?
ABC Co. is a Taiwanese public company whose stock is listed on Taiwan Stock Exchange. It plans to raise capital by cash offering of new shares. In handling this new share issuance projec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parties is NOT the party that ABC Co. shall reserve the newly issued shares for?
prescribes that all evidence obtained directly by illegal searches and seizures shall be excluded and is inadmissible at trial.
According to Article 156(2) of the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 a conviction cannot be solely based on the of the accused.
“ ” refers to evidence that is applied to the principal fact, indirectly, or through the medium of other facts, by establishing certain circumstances or minor facts, already described as evidentiar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suitable for the blank in the sentence?
Which criminal offense includes unlawful sexual intercourse without consent after the perpetrator has substantially impaired his or her victim by administering, without the victim’s knowledge or consent, drugs or intoxicants for the purpose of preventing resistance?
A person or group who is not a party to an action, but has a strong interest in the matter, will petition the court for permission to submit a brief in the action with the intent of influencing the court’s decision. Such briefs are called “ briefs.”
Given that homosexuals have been a discrete and insular minority in the society, different treatment based on sexual orientation should be subject to heightened .
When an application of an outdoor parade presents no , the government that denies the application simply based on its discretion is prone to infringe upon the freedom of assembly.
The U.S. Supreme Court ruled that the law, which allows union organizers to enter farms to speak to workers during nonworking hours, unconstitutionally private land by allowing organizers to go on farm property.
is a specific doctrine that precludes re-litigation of claims and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same cause of action between the same parties and their privies after a final judgment on the merits by a competent tribunal or after some other final determination having the same effect.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與我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