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關係。客家事務行政、社會行政、勞工行政、法律廉政、財經廉政類科
社會學
二、社會關係的要素
| ⒈Folkways | ⒉Mores | ⒊Laws | ⒋Taboos |
正式化 | x | -中等 | o | o |
道德 | x | o | 中等 | o |
制裁 | x | - | o | o |
| 規範 | 價值(觀) |
名 | norm | value |
義 | 外在的行為標準 | 內在的評價觀念(evaluate) |
制裁 | 有 | 無 |
三、社會學的觀點
㈠C. Wright Mills(米爾斯)
personal troubles | Social Imagination | public issues |
特殊 | 空間social structure(結構):將單一的個案連結於寬廣的社會脈絡 | 普遍 |
短暫 | 時間social change(變遷):以社會變遷的長期觀點定位眼前現狀 | 長久 |
單純 | 行動socail inquality:參與改善社會不平等 | 複雜 |
【題:社會學的想像/102年薦任】
社會學理論
以時分古典、美國、當代
功能、衝突、互動、交換
實證、詮釋、批判
社會學理論:古典社會學
壹、古典理論(針對現代性之成因及影響之討論)
| Karl Marx | Emile Durkheim | Max Weber |
年代 | 1818~1883 | 1858~1917 | 1864~1920 |
原因 | capitalism | 社會分工的增加(農業➟工商業) | 文化因素(但仍會受多重因素共同影響) |
過程 | surplus value | 道德轉型(機械➟有機) | 合理化 |
影響 | Alienation(estrangement) | Anomie(Crime Rate、Divorce Rate、Suicide Rate) | 工具理性(Iron Cage) |
對策 | revolution | 職業團體(occupational association) | 政治家(passion;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judgement。ethic of conviction/responsibility) |
modernity:a shorthand term for modern society
Karl Marx
馬克斯、馬克思
說明㈠資本主義(Capitalism)
資產階級(Bourgeoisie) 無產階級(Proletariat)
labor-wage=surplus value
說明㈡剩餘價值(Surplus Value、Mehrwert)
⒈工作日(勞動端)
⑴必要勞動(Necessary Labor):工人為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所應投入的勞動時間。(wage)
⑵剩餘勞動(Surplus Labor):在工作日中,超過必要勞動之外的勞動時間。(surplus value)
⒉剩餘價值率(資本面)
成本C=固(Constant C)+變(Variable C`,Wage)
營收C'=CC+VC+m(剩餘價值)
C"……
絕對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
說明㈢異化(Alienation)
⒈神學起源:神創造、人背叛
⒉Karl Marx:工人創造、勞動異化
有四:產品、勞動、本質、他
【題:異化/102年薦任;……社會救助申請/110年高三級】
【題:剩餘價值……異化/106年地三】
說明㈣社會革命(Revolution)
資本集中化(Concentration of Capital)➟資本中央化(Centralization of Capital)
Émile Durkheim
涂爾幹,法國
林南(Nan Lin)
| Strong Tie | Weak Tie |
| 直接關係 | 間接關係 |
凝聚力 | 強(彼此相同) | 弱(彼此相異) |
互賴性 | 低 | 高 |
說明㈠社會分工論(1893年,Division of Labor in Socitey)
動態密度(Dynamic Density,即社會密度 Social Density):在既定土地範圍的人口增加,造成互動頻率增加➟分工(Division of Labor)➟Morality
| 農業社會 | 工商社會 |
別名 | Segemental | Organizational |
義 | 基於同質性而聚合 | 基於異質性而組合 |
產業 | 農業(一元) | 工業商業(多元) |
Solidarity
機械 | ⥇ | 有機 |
Mechanical | 名 | Organic |
集體>個體意識 | 義 | 個體>集體意識 |
⥇:Anomie:脫序、失範
【題:兩種社會連帶的差異/102年調特三等】
【題:社會變化/105年高三級】
對象\來源 | 集體 | 個體 |
集體 | 集體意識 | |
個體 | Moral Individual | 個體意識 |
職業團體:政治上類似政黨(party),但不競爭國家權力,而是以共識決參與決策,賦予國家道德象徵的意義。經濟上類似工會(union),但納入資本家與經理,而是以道德介入工資與工時之協議。
Max Weber
韋伯
說明㈠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1904)
基督(Christianity)分為:正教會(Orthodoxy Church)、天主教會(Catholic Church)、新教(protestant,1517年)
⒈問題意識:以西方的歷史與文化,解釋現代西方的成因。
⒉研究問題;地域上舊教區域農業,新教區域工商業;職業上舊教徒(農、文科),新教徒(工商、專科)
⒊研究成果:
宗教理念 | ➟ | 經濟倫理 |
天主教:修道主義(貞潔、安貧、服從) | 傳統主義:一日所得≤一日所需 |
Lutheranism(路德宗):因信稱義(私人經驗:private experience) | 天職觀(vacation、Beruf、calling) |
Calvinism(喀爾文宗):預選(predestination) | 禁慾勞動(➟工廠制度)、累積財富(➟初步累積,primary accumulation) |
說明㈡現代性的過程
新教倫理⥇資本主義
⥇: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Frankfurt School)
➜科層組織
【題:社會學觀點/97年地三】
社會學理論:美國社會學
功能、衝突、互動、交換
【題:色情現象與問題/109年調特三等】
社會關係
| 社會互動 | 社會團體 | 社會組織 | 科層制 |
定義(What) | 人際之間憑藉共通的象徵和語言,而相互理解並協調行動的過程(Social Interaction)。 | 依據社會關係的模式,所組成的社會系統中的最小單位。 | 依據社會關係的模式,組成的有目的之單位。 | Weber 之五大定義、後續的六大批評 |
類型(How) | 依形式(How)區分、依內容(What)區分 | 依人數區分、依權力區分、依歸屬區分、依親密區分 | |
理論(Why) | Symbolic Interactionism、Exchange Theory | | |
社會關係架構圖
社會制度示意圖(略)
社會互動
社會互動的內容
| 共同目標 |
有 | 無 |
阻止對方 | 有 | 衝突 | 敵對 |
無 | 競爭 |
交換理論架構圖(略)
社會團體
類型
Georg Simmel,How is society possible?
Dyad Triad
圖示 A⇄B A⇄B→C→A
⇒形式社會學(Formal Sociology):社會學是一門研究互動形式之科學,透過互動者的人數和距離,掌握人類社會的原理。(Social Geometry,社會幾何學)
類型
費孝通之鄉土中國
| 華人 | 西方 |
群己關係 | 差序格局(依人情決定距離)【題:96年高三】 | 團體格局(依分分決定距離) |
特色 | 公私不分 | 公私分明 |
社會組織
Granovetter:strong tie、weak tie
正式組織
| 社會團體 | 社會組織 | 科層制 |
規模 | 小 | 中 | 大 |
目的性 | 低 | 中 | 高 |
分工 | 低 | 中 | 高 |
正式性 | 低 | 中 | 高 |
凝聚力 | 高 | 中 | 低 |
Weber 論科層制的意義(動機)
⒈法理型權威>依據成文法規執行權力。
⒉理性化(即合理化)的歷史趨勢>以目的和手段之聯結作為行動方針的歷史趨勢。
⒊理想型的方法論建構>ideal type,依據特定的研究興趣,從紛雜的經驗事件中,堅理而成的純粹概念。
【題:科層組織/107年高三級】
【題:非營利組織/101年鐵特三級】【題:全控/106年地特】
Ferdinand Tonnies
Gemeinschaft(commuity)、Gesellachaft(society)
社群?:因功能互補而彼此結合的團體。
Howard Rheingold,Virtual commuity
Benedict Anderson,Imagined community
集體行為
| 一、集體行為 | 二、社會運動 |
定義 | 脫離於既有的規範、地位、角色、權威之外、因偶發事件而短暫聚集的行為。 | 行動者們以組織方式對社會系統之制度加以改變或維持的過程(social experiment)。 |
類型 | Mass、Crowd、Public | 改革運動、表現運動、革命運動、反動運動 |
理論 | | 資源動員論(組織因素);相對剝奪論(心理因素);政治過程論(政治因素);新社會運動論(社會因素) |
㈠集體行為(Collective Behavior)的意義
| 時間限制 | 地點 | 行動 |
大眾 Mass | ✗ | ✗ | 被動 |
群眾 Crowd | ✓ | ✓ | 被動 | Aggregate collectactivy |
公眾 Public | △ | △ | 主動 |
| 方向 | 制度化 | 情緒 |
Fashion | 趨向 | 低 | 中 |
Fad | 趨向 | 高 | 低 |
Craze | 趨向 | 低 | 高 |
Panic | 逃離 | 低 | 高 |
| 制度化 | 情緒 |
Causal | 低 | 低 |
Conventional | 高 | 低 |
Expressive | 低 | 高 |
Acting | 低 | 高 |
Solodarity | 高 | 高 |
傳染(Contagion):Gustave Le Bon,Anonymity
Convergence
規範(Emergent-norm):Turner and Killian
政治抗爭Political-Protest:Karl-Dieter Opp
Rational decision making
價值累加(value-added)Neil Smelser 有六:structural conduciveness、structural strain、generalized belief、precipitating factor、mobilization for action、operation of social control
【題:社會運動……階段/88年高三級】
| 改革運動 | 表現運動 | 革命運動 | 反動運動 |
| reform | expressive | revolutionary | reactionary |
方式 | 溫和 | 溫和 | 激烈 | 皆可 |
目標 | 部分(制度) | 部分(價值) | 全面(制度) | 皆可 |
方向 | 改變 | 改變 | 改變 | 維持 |
資源動員(resource mobilization)
相對剝奪(relative deprivation):James Davies J-curve【題:相對剝奪感/102年薦任】
新社會運動(new social movement)
政治過程(political process):McAdam
【題:階級論/105年高三級】
Jurgen Habermas
Manuel Castells
茉莉花革命:2010年突尼西亞(Tunisia),Ben Ali【題:100年高三級】
白玫瑰:2010年
國光石化;國光石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題:同志運動/110年高三級】
【題:從「認知框架理論」、「資源動員論」、「政治過程理論」和「新社會運動理論」/臺大106年碩】
社會化
socialization
【題:生物人到社會人/101年原三】
社會過程
| 一、社會化 | 二、偏差行為 | 三、社會控制 | 四、文化 |
定義 | 社會系統將社會規範與生活技能傳遞給下一代的過程。 | 偏差三要素(Smelser):偏差者、社會規範、社會控制 | 社會系統針對偏差行為之事先預防與事後補救之機制 | 社會成員所共享之價值模式(value pattern,the order of values)與生活模式(life style) |
類型 | 初級社會化、次級社會化(Cooley) | 暴力→修復式、白領→犯罪化、少年→疾病化、無受害者(victimless)→除罪化、財產→福利化 | Internal Control、External Control | 依文化內容區分:物質、非物質;依階級身分區分:高等、大眾;依文化比較區分:普遍性、多樣性;依對外態度區分;依適用範圍區分 |
理論 | 精神分析 | Reintergration Shaming Theory、Social Control Theory |
社會化的類型
| 初級社會化 | 次級社會化 |
名 | primary | secondary |
場合 | 初級團體 | 次級團體 |
義 | 人格的形塑 | 行為的訓練 |
時間 | 終身(child、early) | 青少年期之後(adult、continuing) |
機制/構 | family、peer group | school(preparotary)、mass media(political)、workplace(professional)、voluntary or involuntary group(socialization of the elderly、resocialization) |
初級社會化
primary socialization
家庭
次級社會化
學校
非志願團體:全控機構(total institution)
再社會化(resocialization):監獄【題:100年高三級、103年鐵特三級】
【題:非自願性再社會化/107年地三】
社會化的理論
Cooley,looking-glass self
Mead,I、Me
Psychoanalysis(精神分析),Freud,本我、自我、超我(superego)
社會心理:Erik Erikson,八
認知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Piaget,sensorimotor感覺、Preoperational具體、Concrete Formal
道德發展(moral development):Lawrence Kohlberg,Conventional
【題:理論/98年調三;鏡我…超我/95年高三】
社會不平等
社會階層化
社會系統對稀少而有價之資源,施以不平等分配,由此而成之相對穩定之地位層級之過程(Max Weber)
階層與階級
| 階層 | 階級 |
名 | stratum | class |
提出 | Max Weber | Karl Marx |
資源 | 財富、權力、聲望 | 資本(生產工具) |
領域 | 經濟、政治、社會地位 | 經濟 |
團體 | 階級、政黨、地位團體 | 階級 |
劃分方式 | 多重因素即多分法 | 單一因素即二分法 |
inequality distribution
differentiation
means of production(資本>土地、技術、原料)
Norbert Elias:civilisation
status crystall...
Blau & Duncan:Social Econimic Status/Index(SES、SEI):收入+職(望?)+(教?)年
【題:社會階層化/94年地特三等、97年身特三等】
社會流動
個人或團體在社會階層系統中地位改變的過程。
以週期區分:代內、代間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題:代間流動/102年薦任】
以方向區分:垂直、水平
以原因區分:
以途徑區分:
理論㈠:Class Formation
Gyorgy Lukacs
| 自在階級 | 自為階級 |
名 | class-in-itself | class-for-itself |
義 | 經濟基礎 | 經濟基礎、文化意識 |
意識 | false consciousness | class consciousness |
subjective revolution
理論㈡:Status Attainment
工業化論:職業
人力資本論:個人教育
性別
性別角色的意義:gender role,社會規範對於各種生理性別所指派的角色期待
Talcott Parsons:instrumental role、expressive role
| sex | gender | doing gender |
名 | 生理性別 | 心理性別 | 做性別 |
基礎 | 生物學 | 社會文化 | 社會文化 |
類型 | male、female | masculinity、feminity、androgyny | transsexual;transgender |
理論 | nature argument(essentialism) | nurture argument(constitutionalism) |
做性別:West Zimmerman(1987年):透過表演而實現的身分,並沒有固定的本質
Harold Garfinkel Ethnomethodology:探究常人的生活世界如何被建構的方法
性別角色的理論:生物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ructionism)差異是社會建構的結果葉永鋕
2016年居家服務的照顧服務員(106年)
性別關係
Christine Delphy(1993):hierarchy
Anne Fausto-SterLing(2000)
Raewyn W. Connell:hegemonic;有三:subordinated、complicit、marginal
性別關係的四個面向
陳美華,2014
Raewyn W. Connell
㈠權力:MeToo
全國公務人員性別統計、歷年全國公務人員人數按官等分
| 民選首長 | 政務人員 | 簡 | 薦 | 委 |
99-2010 | 344 | 389 | 9,485 | 108,444 | 62,975 |
男(女*比) | 39*7.82 | 63 | 2,454 | 56,784 | 35,950 |
103-2014 | 228 | 424 | 8,549 | 116,623 | 59,177 |
| 33 | 83 | 2,586 | 66,008 | 34,565 |
107-2018 | 228 | 411 | 9,391 | 127,723 | 55,953 |
| 39*4.85 | 96 | 3,250 | 73,940 | 32,013 |
Martha R.Burt 強暴迷思有四:妄想(nothing happened)、無害(no harm)、慾望(wanted or liked it)、報應(asked for or deserved it)
㈡生產:照顧(care)
㈢情感Gayle Rubin,性的雜想(Thinking Sex)
㈣符號
【題:權力、生產、情感及符號/100年地三】
女性主義理論 feminism
| 淵源 | 原因 | 影響 | 對策 |
自由 Liberal | The 1st Wave | | | 反歧視立法 |
馬克思 Marxist | | 資本主義 | | 家務有給制(民法第1018-1條,91年增) |
| | Single Motherhood | Reproduction of Motherhood | Multiple Motherhood |
基進 radical | 1960's反文化(The 2nd Wave) | 生理差異 | 身體暴力(性、生殖、母職、性別等私領域) | Separatism |
社會 socialist | 以 Karl Marx 批 capitalism、以 Sigmund Freud 批 patriarchy | Dual System Theory | 生產、性、幼兒社會化、生殖 | consciousness raising |
後殖民 Postcolonialism | colonialism(十五、十六世紀、海權國、經濟掠奪);neocolonialism(十八、十九世紀、工業國、政治統治);postcolonialism(1950's後、第一世界、文化霸權)=>1995年:The 3rd Wave | colonialism、nationalism | 跨國文化霸權、第三世界的陰性化 Alice Walker:womanism:反 sisterhood |
【題:性別角色/106年高三級】
族群關係
一群自認有相同文化,且代代相傳的集體
類型
刻板印象(stereotype)
偏見(prejudice)
歧視(discrimination)
制度性歧視(institutional discrimination):
melting pot
assimilation
pluralism(文化複數cultural pluralism:1960's瑞士;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1980's加拿大)
制度性種族歧視(institutional racism)
【題:種族歧視/107年鐵特三級】
偏差、犯罪與社會控制
偏差
Deviance
偏差的意義
Crime(反 law)、Deviance(反 norm):兩圓交集
偏差的理論
| 脫序 | 結構緊張 | 犯罪次文化轉移論 | 犯罪次文化 | 標籤 | 衝突 |
| | strain | 社會解組論 | | | |
| 功能論 | 功能論 | 互動論 | 互動論 | 互動論 | 衝突論 |
| 無 | 偏差的結構論 | 偏差的地理論 | 偏差的文化觀 | 社會過程論 | 社會衝突論 |
原因 | 社會分工快速 | 文化系統(goal)≠社會結構(means) | 移民團體之次文化 | 青少年犯罪次文化 | 初偏(偶爾犯過)➟次偏(慣犯) | 資➟無產 |
影響 | 脫序(道德規制暫解;犯罪率、自殺率、離婚率) | 五大個人調適 | 犯罪次文化之傳播 | 非利得犯罪 |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 司法制度的傾斜 |
對象 | 快速工業化的社會 | 社會結構因素 | 移民社區 | 青少年犯罪 | 社會互動 | 資本主義 |
【題:偏差行為/108年調特三等】
【題:標籤理論/94年二地四、109年高三級】Becker標籤理論
【題:類型/86年普】
犯罪
論犯罪的類型(Edwin Sutherland)
| 街頭犯罪 | 白領犯罪 |
名 | street crime | white-collar crime |
義 | 暴力、財產 | 利用職權或專業之犯罪 |
人 | 下層階級 | 中上階級 |
傷及人身 | 是 | 否 |
可見度 | 高 | 低 |
影響範圍 | 小 | 大 |
犯罪化與除罪化(略)P.6-17
無被害者犯罪,係指當事人合意的犯罪行為【題:無被害者犯罪/109年調特三等】
Durkheim 論法律
| 機械 | 有機 |
法律 | repressive law | restitutive law |
代表 | 刑法 | 民法 |
特徵 | 情緒式報復 | 理性的補償 |
受害者 | 社會全體 | 當事人本身 |
制裁者 | 社會全體 | 司法機構 |
社會控制
positive sanction reward
negative sanction punish
社會控制理論
Social Control Theory Travis Hirschi
社會鍵(social bond)有四:
依附(attachment):
奉獻(commitment):
投入(involvement):
信念(belief):
Reintegration Shaming Theory John Braithwaite
自發性恥感 reintergration 揭發性恥感 stigmatization
【題:社會控制……方法/94年地三】
文化
消費文化
後現代(postmodern)
商品化(commodification)
商品拜物教(commodity fetishism)
文化工業(cultral industry):frankfurt school
【題:文化工業/107年鐵特三級】
新消費工具George Ritzer
迷文化(fandom)John Fiske 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
符號消費 sign consumption
【題:文化的意義、組成要素及其社會作用/102年地三】
cultural relativism【題:103年鐵特三級、107年身特三等、108年調特三等】
社會制度
經濟制度
社會系統中,安排貨物與服務得生產及分配之規範模式
以生產模式區分
以組織模式區分
以歷史階段區分
| 福特主義 | 後福特主義 |
名 | Fordism | Postfordism |
年代 | 廿世紀前半 | 廿世紀後半 |
特徵 | 標準化生產;大眾化消費;垂直型組織 | 多樣化生產;個性化消費;水平型組織 |
代表 | Ford | Toyota |
週期 | 長 | 短 |
物流 | Just in case | Just in time |
【題:中小企業/109年高三級】
理論
Marx Alienation
Weber Rationalization
Durkheim anomic division of labor
保留自然不平等(National Inequality),去除社會不平等(Social Inequality)
| 鑲嵌理論 | 經濟學 |
目標 | 信任 | 利潤 |
時間 | 長期性 | 一次性 |
範圍 | 社會網絡 | 一對一 |
Karl Polanyi:Social Protectism
互惠式經濟行為Receprocity 社會性
再分配經濟行為Redistribution政治性
商品化經濟行為commodification功利性
社會保護主義:現代社會因商品化的過度發達,傷害了社會連結,反市場的現象。
【題:後工業社會/政大102碩、107年調特三等、109年地特三等】
政治制度
【題:國家機器/103年身三】
| 至高權力 | 規訓權力 |
名 | Sovereignty Power | Disciplinary Power |
可見性 | 掌權者 | 受控者 |
目標 | 死亡 | 生命(bio-power) |
義 | 以施加死亡之短暫方式,宣示掌權者的地位 | 在特定的時間流程和空間編排下,透過監視來管理人類活動的過程 |
| Total Institution | Paniptism |
| Erving Goffman | Michel Foucault |
例 | 監獄、軍隊、學校、精神病院 | 修道院、學校、工廠、醫院 |
特徵 | 對外封閉 | 監控(gaze) |
結果 | 再社會化 | 規訓 |
菁英論(The Elite Theory):C.W.Mills,寡頭政治
The Marxism
The Pluralism:Robert Dahl,利益團體(interest group)
國家理論:The Marxist Approach、The Weberian Approach
| The Marxist Approach | The Weberian Approach |
立場 | Society Centrism(經濟導政治) | State Centrism(政治導經濟) |
主張 | Instrumentalism;Structuralism(Relative Autinmy) | State Autonomy(國家自主性)、Capacity(國家能力) |
【題:政治權力的分配……理論/88年高三級】
教育制度
社會流動
文化再製論(cultural reproduction):Pierre Bourdieu 提出,Social Origin(社會起源,即雙親SES)、Educational Level(即教育程度)、Occupational Level(職業聲望)【題:文化資本/108年地特三等】
社會資本
宗教制度
Durkheim 論宗教之要素有四:The Sacred、Belief、Ritual、Church
以宗教的性質分:diffused、institutional
教會(church)、教派(denomination)、宗派(sect)、門派(cult)
公民civil、公共public
Marx:宗教是人民的鴉片;Durkheim:宗教是集體表象;Weber:宗教是價值理性
新興宗教運動(New Religious Movement,NRM)
【題:新興宗教/109年地特三等】
家庭制度
由血緣、婚緣、姻親、收養所形成之共同生活的規範模式
功能有六:約束性行為、生殖、社會化、照顧保護、社會安置、經濟
【題:家庭……類型/94年二次地特四等】
【題:家庭……功能/97年身特三等】
【題:手足風險/107年高三級】
【題:核心家庭/109年調特三等】
【題:單親家庭/101年高三級】
【題:家庭定義與功能的改變/109年高三級】
醫療制度
Medicalization
醫源病
【題:醫療化/政大105年碩;……過動症/110年高三級】
社會變遷
都市
所謂都市化是指造成人們群聚於都市,且表現出都市生活型態的過程。所謂的都市化程度,即一個社會或國家中居住在都市地區的人口比率。
【題:都市首要性/109年高三級】一個國家內一個大都市或幾個大都市較其他都市規模大很多的現象,即顯示都市首要性。若第一大都市人口與其他都市的規模,超過二倍以上或更多,或前幾個大都市與其他都市間的差距越大,則都市首要性越明顯。
都市化程度狀況超過了工業化所預期的。最簡單的指標,即都市化程度與二、三級行業人口比率的比值。若前者大於後者,即意味著過度都市化。
透過對人口、團體與服務機能的空間與時序分佈的分析,進行社區結構的研究。將這樣的觀點用在都市社區的研究上,即都市生態學。
郊區是指一個位於都市化地區內相對而言較小的社區,緊臨中心都市,在行政上不隸屬該中心都市卻與之有著依賴的關係。人口與一些服務機能向大都市的鄰近地區移動,形成行政上不相隸屬的許多郊區環繞著大都市的過程,即郊區化。
在西方社會,郊區化的發展,導致中心都市相對的衰弱,形成一些品質不佳的低社會階層居住區。但在1970年代以後,經過都市更新,這些地區反而成為中產階級的居住地區,此即士紳化。
都市人口多、密度高、異質性高,導致了都市居民心理調適的困難,都市的人口集中便直接改變了居民的社會生活與人格,且大都是不良的改變。都市決定論
都市與鄉村生活的差異,主要是因為彼此人口組成的特質以及經濟條件不同,與都市規模或人口的集中無關。
綜合決定論與組合論,認為都市是由不同特質的人口所組成,而不同特質的人口易於在都市中達到關鍵多數,而形成各具特質的副文化,這些副文化團體之間的摩擦,則是導致社會解組的重要因素。
【題:都市化/97年身特三等】
發展社會學
【題:婚姻態度/107年地三】
社會變遷基本調查
社會問題
Weinberg、Rubington
Michael Burawoy
失業
110年3月失業率(即失業者占勞動力之比率)近4%,行政院主計總處
採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標準定義,即年滿15歲以上人口,且須同時符合無工作、在找工作或已找工作在等待結果、隨時可以開始工作等3項條件。
(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辦之人力資源調查統計)
人口
一群人口在數量、品質、比例(組成)與分布產生的問題
少子化:育齡期間活產數,總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TFR)
高齡化:7%:ageing;14%:aged;20%:super-aged
| 粗出生率 | 粗死亡率 | 自然增加率 | 總生育率 |
101年 | 9.86 | 6.63 | 3.23 | 1,270 |
102年 | 8.53 | 6.68 | 1.85 | 1,065 |
103年 | 8.99 | 7.00 | 1.98 | 1,165 |
104年 | 9.10 | 6.98 | 2.12 | 1,175 |
105年 | 8.86 | 7.33 | 1.53 | 1,170 |
106年 | 8.23 | 7.27 | 0.96 | 1,125 |
107年 | 7.70 | 7.33 | 0.37 | 1,060 |
108年 | 7.53 | 7.47 | 0.06 | 1,050 |
中華民國人口統計年刊 |
malthus
demographic transition(人口轉型)
【題:人口轉型/政大102碩】
第二次人口轉型
社會學命題大綱
- 一、社會學基本原理
- 二、個人與社會
- 三、社會差異與不平等
- ㈠社會階層化
- ㈡性別差異
- ㈢族群關係
- ㈣經濟與工作
- 四、社會制度
- 五、社會變遷
- ㈠社會運動
- ㈡人口
- ㈢都市化、城鄉關係與社區
- ㈣全球化議題
- ㈤社會問題
- 張海平本名陳治平,陳遠PowerShutG3
- 巷仔口社會學,https://twstreetcorner.org/
- 藍星沙本名葉羽曼,starssa99
- 莎莉的社會學小教室 TOD02 TCD18
- 社會學會TSA
https://twsouthernsoc.nsysu.edu.tw/陳美華-2/
社會學 首堂教室:F801
堂次 | 月日 | 時間 | 進度 |
10-1 | 0114 | ≈20:18 | 偏差行為 |
10-2 | 0114 | 20:36≈22:02 | 偏差行為 |
11-1 | 0121 | 18:44~20:24 | P.6-15社會控制、文化 |
11-2 | 0121 | 20:38?~22:06 | P.7-12理論、≒21:08消費文化 |
12-1 | 0128 | 18:48~20:06 | P.8-1社會不平等 |
12-2 | 0128 | 20:22~21:54? | P.8-11測量方法~P.8-22 |
13-1 | 0204 | 18:40?~20:10?/01:22:40 | 做性別 |
13-2 | 20:25?~21:46?/01:18:36 | |
14-1 | 0218 | 18:48~20:08 | P.8-34 Radical Feminism |
14-2 | 20:25~21:58 | 21:14P.9-9社會制度 |
15-1 | 0225 | 18:48~20:27 | 經濟制度 |
15-2 | 20:42~21:52 | 理論、政治制度 |
16-1 | 0304 | 18:52~20:22 | 制度、19:58教育制度 |
16-2 | 20:40≈22:36 | 宗教制度、21:48社會問題;21:56人口問題 |
K社會02,3/4㈣晚福901教室加課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與我討論